【1】营销产品如何设计?
也是之前讲过的一个案例,是关于幼儿园的,这个幼儿园才修建好。在这个案例里,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?并且能够保证收到500名学生。大家肯定想到的都是各种各样的营销,即使是中央电视台的广告,他也不敢来保证。
我们都是在生意一线战斗的人,很多理论都是自己总结彼此分享,为啥?这是真的能够学懂,而且能用。
在这个幼儿园他其实就是采用的产品“333”原则,把产品分成三份,幼儿园当然就是人,
这就是30%的人不赚钱,30%的人正常的盈利,30%的人实现暴利。
这就是产品设计,中国的智慧就是讲的舍和得,舍弃前30%得到后30%,在这一舍一得之间,很多时候,都能够赚到更多。
(1)第1部分就是交三年的学费,三年之后学费全返,而且这部分是有一个条件的,是针对于当地的名门望族,要么是经济实力好的,要么是有当地的关系,非富即贵,让这些人来免费上学,这就得到了当地最优越的学生。
(2)在第2部分上就是实现的,部分免费,这是要稍微赚一点了。
(3)第3部分就都是正常收费。很现实,却是最有效。
其实我们来看看我们的人,其实都差不多的,并没有很大的差别,我们所熟知的香水,他95%都是谁只有5%是独家的秘方,然而就是这5%,有的却是摆在夜市的街边摊上可能几十百八块钱,但是有的却是在最高档的专卖店里,全球限量,能到达几十万的价格甚至更高。
人也是这个样子,95%几乎都没有什么差别好,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这5%的不同。比如在一个班上,有很多的学生,但是只有一个老师,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成绩,几乎是完全不同的,这并不是每一个学生之间的智商有多大的差别,就普通人来说智商这点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但是思维方式有差别,这种是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大。但是思维模型它是对谁都公平的,在它的眼里是没有什么富贵之分,贫贱之见的。做生意也是如此,有的人生意做得好,有的人生意做得差,
这个世界上没有做不成的生意,只有不会做生意的人。
在我们经常讲到的这种免费模式中,就总结了一句话,没有不能免费的行业,只有不能免费的思维。
免费是对人性最好的讨好。
【2】同样的店面,同样的人流,收入却不同,为什么?
同一条街,有两个面馆,他们的生意基本上都差不多的,装修差不多,味道也是差不多的,产品的价格基本都是一样的,但是,他们两家有一家的生意很好,有一家的生意要稍微次一点。后来只需算过账,东边的那一家面馆总会比西边的多卖100多块钱,哪怕是每天进入的人数都是一模一样的。这个诀窍就在于一句话。
西边少赚100块钱的这个点,有人进去之后,服务员就会说,您今天需要加鸡蛋吗?言语之中都是很有热情的,让人看着很舒服,最后基本上有50%的人都选择了加一个鸡蛋,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需求,服务员也是非常的用心,每一个客户都是必然会问到。
在多卖100块钱的这一家东边的这个面馆,有顾客进到这个店里,服务员寒暄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:您今天是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呢?大部分人都是选择加一个鸡蛋,但是有一部分人他是比较爱吃鸡蛋,所以就会选择加两个鸡蛋。
最后发现这多出来的100块钱其实就是在这个鸡蛋上面,鸡蛋的销售差别就在于两个,不同业务员的话术造成的结果。
【3】如何在非洲卖鞋?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个故事,就是有两个卖鞋的业务员在非洲,想要在那里打出一片天下。这个结果也是非常的让人有启发。
第1个业务员到非洲之后,看到的实际情况就是非洲人没有一个人穿鞋的,他提着自己的公务包,就买上了返程的机票,挥一挥手,没带走半点云彩。到了总部直接汇报,说非洲没有一个穿鞋的,这个地方没有市场。
但是第2家的业务员到了这里之后,同样也是下了飞机,啊,看到非洲人,没有一个人穿鞋这个时候,业务员他就是欣喜若狂,他觉得自己已经到了一片钱的海洋,心中感谢了上苍,因为呀,这可是一片蓝海市场,所以就,就真的在非洲打下了一片天地。
通过一番努力,这个第2家的业务员,就把截止几乎卖到了非洲的每个角落。
我们现在来看这个故事,就可以知道不同的人眼里看到的事物最后是不同的结果,你看到的是机会,那他就是机会,你看到那是挫折,他就是挫折。最终的差别其实就是思维模式的不同。我们可能看到的就是,我们自己想要看到的,打破定式思维,是打破过去认知体系,通常需要外力,真正强者是求内发展,这种人毕竟太少。
【4】给和尚卖梳子的思考
有一个公司招聘到了三个业务员,为了考验他们的销售能力,就给他们出了一个题,需要在一个寺庙里去向和尚销售梳子。
(1)a业务员到寺庙之后,就看到了一个和尚,他发现这和尚头上有一些疮,不可能会特别的痒,所以他给这个和尚说的就是:你我有缘,我这里有一把梳子卖给你吧,他可以帮你解决痒的问题。结果这个和尚,就买下了这把梳子。
(2)B业务员,他也是同样到这个寺庙,在寺庙的门口,发现是处于风口,风是特别的大,有很多的香客进来之后,都是头发比较乱的,所以这个时候他就找到了和尚。就跟他们说的:贵寺香火鼎盛,我看香客们头发都这么乱来,朝拜佛祖,这是对佛祖的不敬,你我有缘,所以说我相信,你们这里是需要准备梳子的,让他们仪表端正,然后再来尊敬佛祖。和尚一听,立马就买了10把梳子,然后再每一个佛像钱,都专门准备了一个位置,让香客梳理好头发再去拜佛祖,最后这个业务员就卖出了10把梳子。
(3)C业务员,他来到这个寺庙,直接就找到
了寺庙的方丈,直接就问方丈,你想不想增加寺庙的香火钱?方丈说,笑颜看着,让他继续说下去。于是他就给方丈给出了一个建议。什么建议呢?就是在寺庙最热闹的地方贴上:捐钱送礼物。是什么礼物了?一把功德梳子!香客们在领到这个梳子后,在人多的地方梳头,就能够将晦气梳去,就会时来运转,得到好运气!
得到梳子之后,香客们开始纷纷梳头,香客们的注意力就成功的被梳子吸引了过来,这个样子捐钱的人就越来越多,这种被宣传为开过光的3000元一把的功德梳就被一售而空了。
在这个故事可以这样看出:或取或舍显高下,一买一卖见智愚。生意是没有做不成的,只有不会做的。
一个高度一个层次,一个境界一个收获。
生意智言:赠人以言,重于珠玉;伤人以言,重于剑戟。巧妙的运用语言,这是一种工具,它能够带来不同的结果,好多语言能够起到交流思想,通融感情,调节关系,和气生财的作用。相反的事,如果出言不逊,这是很容易引发矛盾,伤人不利己。
这本质上还是需要发掘消费者的需求,
这和需求有什么关系呢?
我们所要做的,是来调节一个得与失的关系,在人性当中,失去100元的痛苦是远远要大于得到100元的快乐,人是非常讨厌损失的,同时也是非常喜好得到的。
C业务员,抓住方丈的需求,这个寺庙的掌舵者,也是想要他这一个类似于市场主体这么一个地方增加营收。把普通的梳子更名为功德梳,这是对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一个精准把握,求佛为心安,为了好运气,3000块钱就很值。
之前分享的100多个案例当中,其实最大的差别就是在于思维的差别,这种差别就像山地之上滚下的雪球,最后会越来越大。思维不同,滚下来的雪球的速度和势能是不同的,好思维是,在开始之前就积聚到了最大的势能,所以,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高手,在一个事情刚开始就已经知道了结果,甚至有这样一句话,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胜利了。
天下是没有不能做的生意,只有不会做生意的人。
1、本站不售卖任何资源,版权归作者所有。永久会员费用仅作为支持本站日常运作。
2、本站资源均通过互联网公开合法渠道获取,仅供阅读测试,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,谢谢合作!
3、如有侵权争议,请联系本站或发送邮件处理。
4、创业有风险,请自行辨别内容,产生一切后果自行承担。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