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摊上买苹果,3.5元一斤和10元3斤,你会更愿意买哪一个?

  今天,我就用一个小伙子卖洗衣液的故事,来跟大家分享一个非常有威力的“现场销售策略”:看起来很便宜。

  【1】引子

  在分享这个洗衣液故事之前,我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:朝三暮四。

  朝三暮四讲的是什么呢?讲的是古时候有个玩猴子的人,类似于大街上牵猴子卖艺的那种。他拿橡实喂猴子,跟猴子说:“早上吃4个,晚上吃3个。”

  众猴子都怒了,问:“为什么晚上没有早上多?”

  这个玩猴子的人就换过来说:“早上吃3个,晚上吃4个。”众猴子都笑逐颜开。

  古时候,宋国有一个人特别喜双养猴子,整天和猴子们呆在起,时间久了。

  猴子们居然能完全 听懂他的话了,这个人非常开心经常和猴子门聊天,说笑话

  三四五六七 ,这个人养得猴子越来越多了寓言故事:朝三暮四

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?那就是做生意,你要顺着客户的心理走,让他们感觉自己占了便宜。

  不管是早上4个晚上3个,还是早上3个晚上4个,玩猴子的人总共给出去多少橡实呢?7个对不对?

  但是为什么猴子愿意接受早上3个晚上4个,但不能接受早上4个晚上3个呢?

  主要是猴子的心理是“晚上要比早上吃得多”,所以不管早上是3个还是4个,只要晚上比早上多就行了。

  只不过商人就是商人,他只愿意给出去7个,不然早上4个晚上5个,晚上比早上多,猴子不也是能够接受的吗?

  为什么要跟大家分享这个成语故事呢?因为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个卖洗衣液的故事,也是用到了同样的原理:看起来、感觉上占了便宜。下面开始分享。

摆地摊卖洗衣液

  【2】正文

  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,手里也没多少闲钱。有一次他去朋友家玩,发现朋友这里的同样的洗衣液只卖18,而自己住的那里卖25。于是,他就想着批发二三十桶回去卖,最后他以批发价15,买了30桶。

  回去以后,他就在小区楼下摆了个地摊叫卖,价格呢和其他人一样,卖25一桶,第一天晚上他搬了15桶下来,卖了几个小时,过路的人看都不怎么看他,所以也没卖出去。

  第二天晚上他又来了,这次他只搬了10桶,机灵了一些,写了一个牌子:洗衣液20一桶。

  路过的人有偶尔来问问,但是基本上都没有买的意思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

  回去以后他也各种思考,第三天晚上也直接没有再下来摆摊卖。

  后来他看到了一个比例偏见的例子,例子是这样的:

  有个火锅店做活动,砸金蛋。总共10个金蛋,其中一个金蛋里有一副最新款的蓝牙耳机,价值也是几百元了。

  这个活动,看起来10%的中奖率,比起买彩票高得多得多。但是事实上他这个活动没几个人买账。

  后来火锅店就调整策略,把金蛋变成100个,奖品还是一个蓝牙耳机,但是允许客户砸10次。

  这一下,很多人都来参加砸金蛋。

  为什么会这样呢?那是因为正常人都有比例偏见:100个金蛋,自己可以砸10次,好像看起来中奖可能比10个里面砸出1个高很多。

  可实际上呢,10个里面砸出一个中奖,和100个里面砸10个中奖,都是10%的中奖率。

  在这里,火锅店把金蛋增加到100个,允许砸10次,实际上也是顺着消费者的心理,“想要提高自己的中奖率”来设计的。

  受到这个例子启发,他在第四天下午把所有的洗衣液都搬了下来,不过换了个地方摆摊,摆在菜市场边上。

  然后就借了个喇叭打出一个广告,就靠这个改变了的广告,他30桶洗衣液一小时卖光。广告是这样的:

  洗衣液单卖25一桶,100元4桶,再送1桶。

  结果,很多过往买菜的阿姨,都来买他的洗衣液,五点多接近6点开始卖,不到七点收摊,一个小时,所有洗衣液都卖了出去。

 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?其实还是消费者的心理在起作用。

  耍猴人顺应猴子“晚上比早上要多”的心理,同样7个橡实弄得猴子很开心。火锅店顺应参与砸金蛋的人希望“中奖率更高”的心理,也引得周围的人都来砸金蛋。

  他这里,也是在利用顾客的心理做文章,请看下面的分析。

砸金蛋

  【3】心理分析

  一开始卖25一桶,别人有店面的超市都是卖25一桶,顾客不敢买他的,因为怕洗衣液质量不好,自己还没法找到摆地摊的人讲道理,而超市是不动的,有问题也好解决。

  后来卖20一桶没人买,虽然降价了看起来便宜,但是你摆地摊,别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地摊货质量不好。

  你价格还比别人低,别人更会觉得你质量不好。虽然有专门捡便宜的,但是总还是没有那些有店面的超市有优势。

  那为什么后来“单卖25一桶,100元4桶再送一桶”有很多人买账呢?

  首先,绝大多数人对数字没那么敏感,20一桶与100元4桶送一桶,实际上没区别,单价都是20。

  但是单卖25一桶,基本上很多人都会选择只买一桶。而且25这个价格,很多人都会觉得还有降价的空间,可以砍砍价,就算砍不到20,23或者22,也是有希望的。

  所以大多数人都是观望,不会下狠心出25元买一桶。

  而“100元4桶送一桶”呢,客户想的是4+1,总共5桶,比起一桶多4桶。看起来好像便宜得多。

  细心的人还会算一算,单买的话一桶25,5桶125,现在可以省下25元。好像真的很划算哎,买买买!

  100元4桶送一桶,除了数量看起来多,省钱,划算,它还有一个好处:

  100元,是很多人都见惯了的数字,现在100元4桶送一桶,已经给了优惠了,基本上不会有顾客再砍价,比如说可不可以90元买4桶还送一桶,优惠10元。

  说到这里,如果你卖洗衣液,你打的广告是“100元买4送1”,别人问可不可以“90元买4桶送一桶”,你怎么回答?

  那在这里,顾客最基本的心理是:以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多的产品。

  单买25元一桶,100元买4送1,平均1桶20,比25一桶划算,这满足了顾客想要便宜的价格。

  4+1相比于单独1桶,或者说原本25一桶,100元只能买4桶,现在能买5桶,也都符合了顾客想要更多产品的心理。

  所以啊,他就做了这一个改变,顺应了客户的心理,顺着他们,他们就乖乖地掏钱。

  还有一个故事大家应该也知道:

  早春,繁华的巴黎大街,一位衣着破烂的老人在沿街乞讨,他的胸前挂着一块木牌:我什么也看不见。

  这个时候,诗人让·彼浩勒路过,看到老人的乞讨盒里空空如也,没有一文钱。便动手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,改成“春天到了,可我什么也看不见”,还留下一些钱。

  没过多久,很多人看到这个木牌都过来给老人钱,下午诗人再路过时,他已收入颇丰。

  为什么就加了“春天到了,可”这几个字,得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呢?那就是因为后面一句话,顺应了大家同情弱者的心理。

  “我什么也看不见”,虽然也是客观陈述自己是弱者,但是加一个春天到了,正常人的眼里繁花似锦,他却什么也看不见,更加触动人们的同情心。也因此,获得了完全不一样的效果。

  故事看到这里,相信你也有所收获。大街上那些3.5一斤,10元3斤,其实也是用到了和小伙卖洗衣液同样的道理,顾客想要“便宜的价格,买更多的产品”。

  那最后,再提一下前面的那个问题:如果是你卖洗衣液,你打的广告是“100元买4送1”,别人问可不可以“90元买4桶送一桶”,你怎么回答?

 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“顺应消费的心理”挣钱,这个卖洗衣液的小伙也成功了。

  做生意,研究的就是人性,消费者愿意购买也是因为心理上认同你。

© 版权声明
1、本站不售卖任何资源,版权归作者所有。永久会员费用仅作为支持本站日常运作。
2、本站资源均通过互联网公开合法渠道获取,仅供阅读测试,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,谢谢合作!
3、如有侵权争议,请联系本站或发送邮件处理。
4、创业有风险,请自行辨别内容,产生一切后果自行承担。